安防世界网_广东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

两部门发文:提升博物馆治安防范工作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安防技术对此起重大作用

2021.05.26来源: 广东安防协会编辑:媒体部

​近日,公安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文物博物馆单位治安防范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坚持以防为主、突出重点,加强统筹协调、联动共建,全面提升文物博物馆单位治安防范能力水平。

《意见》要求,要全面夯实治安防范工作基础,加强治安防范制度建设,充实治安防范力量,推动治安防护设施建设,提升治安防范工作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要切实强化文物博物馆单位及周边治安防控,加强联合巡逻防控,加强治安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各地文物部门和公安机关要加强文物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完善案件移送和办案协作机制。各地公安机关要严厉查处违反治安管理的文物违法行为和涉嫌损毁文物、名胜古迹等犯罪活动,维护文物安全。

近年来,国家对于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于5月24日发布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中国特色博物馆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博物馆社会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为全球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实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计划,重点培育10至15家代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而博物馆和文物具有不可复制、脆弱易损、公开展览等特性。博物馆安防,既需要智慧,更需要可靠的技术。

如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落地安防,安防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文物,切实提升文物安全防护建设能力。

文物保护安防系统

1.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在建设文物保护安防体系中,智能监控系统必不可少。利用高清监控摄像头,对文物区域无“死角”、全方位覆盖,搭建大数据网络平台,对文物进行智能化监控,实现高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远程监控平台,有效监控文物周围环境状况,对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其中,文物监控管理中心负责接受着各监控点传输过来的视频信息,可以采用小间距LED显示屏为显示终端建立起文物所在的区域与公安部门的联系,对珍贵文物实施严格监控,并将监控视频数据存入存储服务器,方便监控人员查询、回放视频录像。

视频监控系统将监控设备、大数据网络平台结合,实现文物实时监控,能及时反馈到公安系统,多重保障着文物安全。

2.周界防范报警系统

除了视频监控,周界也是构建文物防护防护体系的重要内容,要确保文物安全、防止偷盗事件,做好周界报警系统设计是文物保护第一道防线。

周界防范系统是对围墙或栅栏防范非法翻越,在围墙或栅栏上设立合适的感应装置触发措施,当发生非法翻越时,感应装置可立即将警情传送到管理中心,中心将通过电子地图上显示报警区域,文物安保人员及时准确地到达现场进行处理,并结合视频监控系统,提供实时跟踪手段与事后追查依据。

现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具备警戒报警功能,再通过周界布置智能警戒摄像机可以对文物周界进行无死角24小时监视。

3.RFID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随着物联网发展,RFID技术开始应用于文物管理,将RFID电子标签与文物科学绑定,创建文物RFID电子身份证。

文物工作人员将每件文物进行藏品档案文字录入、图片资料扫描和数码照片处理、摄像数字化处理,为每件文物建立的身份凭证,并将RFID标签与文物藏品数据库相结合,使文物管理人员便于完成文物藏品管理、查询、统计报表方面的工作。

尤其将RFID技术应用于库房文物管理,在文物入库前预先录入电子标签,此后文物进出库房,系统会进行自动扫描,并将扫描信息录入计算机,为文物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依据和手段。

RFID技术让文物拥有独特的“电子标签”,让文化保护更“智慧”,实现了文物“有迹可循”。

文物保护消防安全系统

而2019年巴黎圣母院建筑物被烧,18年巴西博物馆大火,让无数人类文明的瑰宝损失殆尽,同时也提醒了我们博物馆消防系统的重要性。安防技术的发展,让博物馆消防安全大大提升。

1.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

智慧消防中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能对火警信号实现实时监测预警,为联勤联动和快速现场处置赢得时间。并结合消防设施远程监测管理系统,通过安装在各个重要场所内部的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控制、消防给水、自动灭火、视频监控等系统中的感知设备进行联网实时监测、提前预警。

火灾探测报警器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对未知火灾危险实时监测,切实增强火灾预警防控能力。

2.用电安全智能系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古建筑的用电安全方面,采用智能云表、智能断路器系列等用电安全监控产品应用,能够实现对配电柜、配电箱、变压器、电路线缆的智能监测,远程监控,切实古建筑的用电安全。

与此同时,使用用电安全智能终端,收集单位内的用电数据,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比对,分析判断电气线路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将风险评估报告推送给相关管理人员,指导和帮助管理员进行隐患分析和整治,以达到预防效果。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等,解决了文物工作消防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打造文物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新模式。

3.防雷系统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微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微电子产品普遍绝缘强度低,过电耐压受力差,容易遭受雷电侵袭。雷击造成的系统失灵,会对博物馆及文物安全造成隐患。因此,在系统中安装防雷保护装置,防止雷电流的侵袭,是十分必要的。

雷电流具有巨大能量,它可以通过室外线路向线路摧毁两端的设备。因此,对安装在户外的摄像机等设备要从电源、信号等多方面进行防雷的考虑。防雷设计主要分为两大类:防直击雷和防感应雷,安防系统主要考虑对感应雷的防范设计。通过加装电涌保护器等方式,能有效减少雷击带来的安全隐患。保护博物馆和文物安全。

博物馆安防智慧化信息化实例

以故宫博物馆为例,故宫博物馆目前配备有极为强悍的防火监控系统。系统包含五个中控室、65面大屏幕、3300个高清摄像头、5674个智能感烟点式探测器和113台吸气式火灾探测器。可以说,哪怕只要故宫中任何位置出现一丁点火苗,故宫消防人员都能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前往现场进行处理。

考虑到珍稀文物可能会被水枪损伤,故宫内还配备了高端的气体灭火装置。气体装置会释放大量的 阻燃气体,可以迅速充满房间,让火苗失去氧气。不过阻燃气体同样让人无法呼吸,因此气体灭火装置会检测屋内工作人员是否全都已经撤离后,才会开始启动。

严格的防火规定,也是故宫安防工作的重要一环。故宫内全面禁烟,也不能使用明火。故宫里的餐厅和消防中队使用的都是电热锅,以免明火产生火灾隐患。故宫有时会维修殿宇,而工人施工时,电力设备是不允许在殿宇内使用,而且必须用金属围挡,以免形成火源引发火灾。

同时,针对故宫面积大,死角多,人流量大等特点,故宫的安防系统做到了全时空覆盖。依托物联网系统等智慧化、信息化新技术,在这个系统中,故宫每个藏品或展品,一旦被移动就会报警。游客一旦触摸展品就会有报警提示。

从故宫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全方面、多领域、智慧化、信息化的安防手段,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充分契合了《意见》精神,并能够全面提升文物博物馆单位治安防范水平。同时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和承载的历史信息,以及它作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见证,更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化、信息化的安防技术和解决方案,保障文物安全,保障我们独家的历史文化记忆。

上一篇:

黄埔运用多种安防技术,打造全市首个隧道积水智能拦截系统

下一篇:

广东交警上线“黑科技”!监控“两客一危一重货”危险驾驶行为

在线咨询{
下载
加入协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