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世界网_广东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

全国首个国际健康驿站将于9月在广州投用!5000间客房用于防疫隔离

2021.07.05来源: 广东安防协会编辑:媒体部

6月28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表示,截至6月29日,广州已连续9天无新增本土病例。全市高风险地区已经在6月24日清零,中风险地区已在6月26日清零。目前,广州全部为低风险地区。可以说,广州的疫情防控迎来了阶段性的胜利。广州本轮疫情,所有危重症、重症患者全部清零。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斌介绍,6月19日至27日24时,广州市已连续9天无新增境内感染病例报告;本轮疫情全市累计报告仍是153例感染者,包括146例确诊病例和7例无症状感染者。截至6月27日,本轮疫情所有危重症、重症患者全部清零。

全国首个国际健康驿站,将于9月在广州投用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高裕跃透露,全国第一个拥有5000间客房的国际健康驿站目前正在广州紧锣密鼓地建设中,9月份将投入使用。

6月28日,广州市发改委发布了广州市国际健康驿站项目详细情况。

国际健康驿站项目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105国道广从公路段以南,马沥地铁站旁,用地面积约25.78万平方米(400亩)。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拟建设5000张床位的健康驿站,同时可为后勤服务人员提供2000张床位。

这个大项目到底长啥样?“剧透”来了!

据了解,国际健康驿站将贯彻,“安全、舒适、智慧”的设计建设理念。采用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琶洲实验室主任徐宗本谈到,广州正在建设的“国际健康驿站”,将会是一个智慧化、无人化程度较高的隔离区。琶洲实验室针对这样的场景,也进行了相应的技术部署。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分布式微剂量CT,可以实现在隔离区内CT扫查的无人化、智能化,且通过数学建模和计算成像方法,将大幅降低CT对人体的损害,能够对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作出更精准的判定。

“在从海关、机场到酒店的全流程无人化方面,包括医学检测、护理、客房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琶洲实验室都在进行技术准备。”徐宗本说,“相信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将使国际健康驿站真正成为一个国际领先的‘智慧驿站’。”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黄逸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大家关注的广州国际健康驿站项目将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作为广州市应急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将承接国际健康驿站的医疗服务,首批计划450人团队进驻,其中医护人员300人,后勤人员150人。


 

国际健康驿站由11个片区组成

记者获悉,为了织密织牢“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网络,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指示下,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启动广州国际健康驿站项目,计划将在白云区建立国际健康驿站,统一接收境外入境人员。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将全程负责所有入境人员的隔离和医疗服务。
黄逸辉介绍,国际健康驿站由11个片区组成,每个片区都富有鲜明的岭南特色,配备相应的医护人员和院感专家,将开设发热门诊、综合门诊、检验室等,为入境人员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首批将有450人进驻

黄逸辉介绍,初步估算,第一期将配置450人团队进驻,其中医护人员300人,后勤人员150人。
“人员配置目前已基本准备就绪。”黄逸辉表示,一方面,作为广州市应急医院之一,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在应急抢险方面有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烧伤、骨科等广东省重点学科的诊疗服务都将投入到国际健康驿站的服务中。
另一方面,医护人员调配实行“分步走”。首先从医院筹派富有经验的抗疫医务人员入驻驿站,比如此次支援荔湾南片的驻点医疗队、进驻高风险区的核酸检测攻坚队,以及支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进行疫情防控的医护团队等;第二梯队人员将在医院完成相关培训后入驻驿站。
后期将根据国际健康驿站运作情况、工作量变化和信息化管理模式,再作进一步人员调配。

驿站内全部实现智能化闭环管理

此外,在原隔离酒店中,测温、消杀、填表、送饭、收集医疗垃圾等工作,都将在国际健康驿站内全部实现智能化,进行集中管理。
“我们要建成一个安全、舒适、智能的驿站,驿站内的信息化科技手段未来能解决很多人力问题。”黄逸辉说,“从隔离酒店的管理经验上,我们也吸取了以往过于分散、与居民区距离太近等经验教训,进行集中管理,我想这对于广州的‘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能提供一个很好的支撑”。
“目前入境人员隔离管理承载量还很大。国际健康驿站投入使用后,预计承载压力会比目前的市八医院更大。”黄逸辉强调,此轮抗疫积累的经验将应用于国际健康驿站的建设中,比如,要维护区域内医疗系统的正常运作,能够形成自我生存闭环的能力很重要。
他介绍,在芳村实施封闭管控措施早期,医院派出的100名医护人员,每天更换下来的洗手衣面临着要拿回医院进行清洗消毒的问题,这个运输、消杀过程带来很高的院感压力;早期芳村区域的病人都要通过负压救护车,送到市内各大医院去进行救治,这也会带来院感风险。
“所以我们总结经验,单位个体都要建立完善的闭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自己良好运行一段时间,再等待外来支援。这次市卫健委就做了这个事情,把所有医疗队都带进去,在内部进行一个闭环,包括使用无人车配送,很快改善了区域内医疗系统的运作。”黄逸辉指出,今后医院和国际健康驿站建设管理等方面都要形成闭环,在物资储备、能力建设、院感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

资料来源:法制视界、广州日报
整理:广东安防协会

上一篇:

国内首条“未来高速公路”启用,未来将支持自动驾驶

下一篇:

平安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线咨询{
下载
加入协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