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and information
2022.10.25来源: 南方+编辑:媒体部
近日,在郁南县大湾镇榃葛村和榃蓬村,两名特殊的“网格员”——两架村级无人机,正式“上岗”。它能飞到普通网格员走不到的地方,化身“护林员”“巡河员”“应急员”“监管员”,为基层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今年以来,大湾镇坚持党建引领,推行“多网合一”,探索智慧服务和智能管理,巧用智能“小工具”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无人机当上“护林员”,筑牢森林“防火墙”
“以往森林防火主要是靠护林员徒步巡逻,速度慢,效率较低,现在增加无人机巡逻,能及时发现携带违禁祭祀用品进山人员、监控盲区火情和冒烟点等异常情况,第一时间组织护林员前往现场进行处理,可以弥补耗时长、盲区多的不足,能有效地防范森林火灾。”榃蓬村操作无人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采用“无人机+护林员”的方式进行巡山护林是大湾镇榃蓬村和榃葛村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科技赋能森林防火工作的具体体现。大湾镇通过构建“人防+技防”“空中+地面”的全方位立体防护体系,有效地消除了巡逻盲区,进一步提高了森林防火巡护效率,筑牢了森林“防火墙”。
无人机当上“巡河员”,实现河道管控全覆盖
“无人机飞得高看得远,河道及两岸场景清晰地呈现在巡河人员手中的屏幕上。以往看不到、过不去的地方都被纳入了监控范围,实现了河道管控全覆盖,能够有效预防溺水事故发生。”榃葛村网格员蔡伟清感叹道。
不仅如此,通过无人机定期航拍,对比分析河道细微变化及堤防周边情况,能有效监测河道有无非法采砂、周边有无乱倒垃圾或乱排污水,河床是否存在违章种植或乱搭乱建等情况,方便在解决问题时追根溯源,让问题处置流程变得更精准高效。
大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利用无人机视角广、巡查快、无死角的优势,协助在河道空中宣传或喊话,提醒滞留在河道或河边垂钓、玩耍的村民群众等河道无关人员迅速撤离,筑牢水域安全“防护堤”。
无人机当上“应急员”,为防疫工作保驾护
“各位村民,现接到全员核酸采样应急演练通知,请大家佩戴好口罩,老人小孩带上打印好的葵花码,按时前往张屋广场检测……”10月9日,榃蓬村空中“网格员”无人机正在播放通知。
榃蓬村辖区有37个村民小组小网格,群众居住较为分散,单靠人工宣传引导,存在一定压力。于是,一支由无人机操作员组成的防疫飞行服务队临时组建了起来。他们制定好飞行方案,30分钟内就能飞遍全村所有网格。
服务队利用其快速机动、远程遥控的优势,通过无人机搭载的扩音器和视频录制设备,对辖区开展区域巡查、防疫宣传、核酸引导、秩序维护等工作,相比以往的敲门通知、微信通知等传统方式,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小小一架无人机,成了村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千里眼”和“传声筒”,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保驾护航。
无人机当上“监管员”,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大湾镇组织榃蓬村和榃葛村的网格员使用无人机参与网格治理,利用无人机对环境复杂区域进行排查、高空图像采集、加强信息化管控能力,对辖区主干道、屋顶、小巷等区域,排查梳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综合整治力度,强化整改落实,提升辖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效。
榃葛村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通过无人机巡查、现场巡查等方式建立脏乱差“黑名单”台账,对症下药,逐一销号,并提升日常保洁水平,完善调度机制、投入机制、管护机制和考核机制,进一步捍卫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
大湾镇党委书记莫球兴表示,社会治理既需要经验丰富的专家,也需要创新的基层实践者。下一步,大湾镇将继续以精细化、科学化的网络管理方式,利用无人机技术,以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形成“空中+地面”的立体巡逻模式,力求做好“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及时解决村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乡村,进一步加强大湾镇网格化治理能力,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