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and information
2025.02.12来源: 编辑:媒体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安防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机遇。2025年,作为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节点,安防产业在技术融合与市场拓展方面展现出显著的趋势。一方面,视联网、生成式AI、量子加密等前沿技术的加速落地,正在重塑安防行业的技术生态;另一方面,从传统安防设备到创新业务的拓展,企业正通过技术赋能寻找新的增长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2025年安防行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应用以及产业融合方面的关键趋势,揭示这些变化如何推动安防行业迈向更智能、更安全的未来。
视联网生态争夺战
运营商布局
2023年11月至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纷纷成立公司或对外推出视联网平台,布局视联网产业。
数据资产价值
中国信通院预计2030年全球摄像头终端数量达130亿台,视频流量将成为网络流量主体,海量视频数据成为重要数据资产。
产业链竞争与合作
安防智能时代,产业链的核心向软件应用倾斜,产业链中的ICT、互联网、 AI等厂商,与传统安防产业形成竞合关系,共同推动视联网发展。以中国电信为例,与安防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等合作,共同打造安防领域的生态系统。同时,与政府部门、企业客户、社会组织等协作,共同实施安防项目,推动安防技术的创新应用。项目建设上,竞争或合作都是必然。
技术要求
视联网技术更新换代快,对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要求高。安防企业的机会在于从最为擅长的产品感知端口入手,硬件融合诸多系统方案,满足低时延、高可靠性传输需求,同时提升视觉大模型的通用性和适配性,以适应视联网市场AI分析专业化和个性化定制需求。
创新业务落地加速
市场背景
政府类安防项目需求放缓,传统安防设备从专业领域走向更广泛的行业和消费市场,技术壁垒和市场主导权被打破。但在B端和C端,安防设备的需求仍处于补充地位,尚未形成刚需。
创新业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借助AI时代吹来的风,传统安防企业通过与AI结合,拓展创新业务,摆脱传统市场“内卷”。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企业创新业务营收增长显著,成为增长核心引擎。安防企业布局新的应用场景,如智慧场馆解决方案,通过视频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快速获取顶级球星踢球经验,从安全向教学等领域拓展,寻找新的商业落地点。
安防技术体系构建
生成式AI技术
从2022年开始,生成式AI技术在安防开始崭露头角。几年时间沉淀,生成式AI在安防领域展现出巨大潜能。它可以根据自然语言提示或用户需求生成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为安防应用带来更多可能。例如,能为操作员生成视频图像,辅助其更准确有效地识别和分析场景中的事件;还可根据客户询问生成回应,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信任度。在软件开发方面,可为安防系统提供更优化、高效、安全的代码和算法。
除此之外,生成式AI技术在煤矿、智能家居、电商等领域展现优异表现力,改变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降低业务场景构建成本。例如,AI大模型结合智能音箱、智能锁、智慧屏、智能摄像机头、扫地机器人等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家居体验。
数字身份认证技术
其技术和方法包括数字证书、数字签名、生物识别、区块链等,为数字身份提供多维度认证和保护,确保安防行业中人脸识别、视频监控、指纹识别等敏感数据信息的合法与安全。以校园安防为例,通过AI数字身份认证终端和风险预警模型,完善校园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形成校警联动和社会共治新模式。
混合架构技术
于监控系统而言,混合架构技术融合集中式与分布式架构,中心服务器集中管理监控数据,智能摄像头等边缘设备兼具本地处理能力,可快速响应异常并减轻传输压力。
在数据存储上,结合集中式高可靠与分布式高扩展优势,分别存储核心与海量数据,保障数据完整。
软件架构方面,分层架构构建基础框架,微服务架构用于特定服务,便于灵活开发、部署与更新功能模块。
通信网络里,整合有线与无线优势,有线保障关键设备稳定高速传输,无线为移动设备接入提供便利,拓展安防系统覆盖范围,全方位助力安防产业发展。
甚低频生物感应技术
甚低频生物感应技术基于人体生物电场对空间电场的扰动,实现非接触式检测与报警。其具备非接触式、隐蔽布设、抗干扰能力强、环境适应性好、可穿透障碍物等特点,在安防监控、军事、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等领域广泛应用,为低空经济提供通信和安全支撑。
量子加密技术
2024 年,量子加密技术步入关键发展期并深度影响安防产业,2025年迎来了其大规模的落地应用。通信领域的量子密话、量子密讯已应用于安防相关的政务等多领域,金融领域的量子加密保障如财政惠民系统安全也间接支持安防资金监管,国家量子骨干网贯通为安防信息基础设施筑牢根基。而对于安防产业,其保障数据传输存储安全,与多模态生物识别结合强化身份认证,推动整体向安全智能化升级,提升产业安全防护与竞争力,重塑安防产业的安全格局。
结语
2025年,安防行业将继续深化技术与市场的融合,多种前沿技术将相互交织,推动安防边界不断拓展,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安全、便捷的保障。
文章转载自中安网,经整合编辑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