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世界网_广东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

智慧安防开启银发经济新蓝海,2050年市场规模或近50万亿!

2025.09.03来源: 编辑:媒体部

技术正重新定义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居家安全与健康管理成为智慧安防新战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银发经济正在崛起为一个充满潜力的巨大市场。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预测,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19.1万亿元,2050年更将增长至49.9万亿元。


作为安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养老市场已经初具规模——2024年智慧养老市场规模达到873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5%。


银发经济崛起: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当前,全国养老相关企业数量已达46.9万家,近十年注册量保持稳定增长,今年年内已注册超5.1万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养老相关企业数量领跑全国,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紧随其后。


政策层面,国家密集出台支持政策。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促进普惠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康复训练、健康监护等智能设备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


各地也纷纷出台实施细则,如青岛市开展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最高15000元的补贴。


智慧安防在养老领域的技术应用

6e8c515a-25e1-4a84-9269-e09ecd7c6338.png


1. 健康监测类产品: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设备能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心率、血压、睡眠等生理指标,并将数据同步至手机APP或云端平台。


2. 居家安全预警系统:通过安装在老人住所的传感器,如烟雾传感器、燃气泄漏传感器、跌倒报警器等,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部分地区已将这类系统纳入政府民生工程,为老年人免费安装。


3. AI+雷达技术:爱牵挂等企业推出的“AI+雷达”风控和巡检智能系统,通过毫米波雷达技术实现免布线、低成本部署体征/睡眠监测和跌倒报警,构建从风险预警到紧急救援的完整闭环。


4. 机器人护工:杭州等地正在研发应用家政行业的机器人,可以帮助老人监测身体状况、取送物品,甚至帮助翻身、清理身体等。


智慧安防在养老领域的实际案例

● 成都成华区青龙街道昭青路社区作为四川省智慧科技型社区试点项目,聚焦特殊群体关怀,为高龄独居老人量身定制了毫米波雷达监测系统。

这种非接触式智能设备能够24小时不间断捕捉老人活动轨迹,一旦监测到心跳异常或跌倒情况,系统将毫秒级触发报警,信息同步推送至网格员及亲属手机。


● 杭州市某养老院应用AI+雷达系统后,夜间事故处置时间从30分钟压缩至15秒;采用7×24小时无间断智能自动化监测配合人工巡检,让值班护工效率提升20%-30%;年度紧急送医率与法律纠纷率骤降50%,入住率增加接近20%。


● 上海则建立了行业信息共享互通机制,实现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建筑和单位基础信息、行业管理信息、监督执法信息和火灾信息以及风险预警信息的共享互通。针对养老服务机构消防安全风险,建立了ABCD分级预警机制。


未来发展趋势

1.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传统养老监护依赖人工巡检,无法全面覆盖所有监护时段。新一代智能监护系统通过雷达智能感知+AI主动呼叫,实现了无隐私风险的无感监护模式。


2. 数据驱动的精准服务:通过长期监测数据积累,服务机构不再依赖于经验决策,而是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优化。如山东济南某康养院依据住户月度翻身热力图,指导护工提高具体床位的护理频次。


3. 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上海要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全部实现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基础建设,加快推广应用消防控制室“随申码”管理,对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实行“码上监测”。


4. 融合应用成为主流:传感器技术在智慧康养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2025中国(上海)国际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展览会将重点聚焦健康监测与管理、智能监护与服务、医疗感知元器件等领域。


结语

智慧安防在养老领域的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安防企业有望在万亿银发经济市场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未来的智慧养老安防系统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人性化,通过技术手段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让老年人不仅能老有所养,更能享受高质量、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这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更是安防行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广东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也将不断推动安防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贡献安防行业的智慧和力量。


初始内容来源于AF智慧城市网,引用AI对部分内容做增加及删改。


 


 

 

上一篇:

低空监控、全域感知、数据赋能!广东商业航天新政为安防行业开启千亿新赛道

下一篇:

2025年智能视频监控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深度分析

在线咨询{
下载
加入协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