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世界网_广东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

@所有人:大消息!身份证将迎来大变革!

2017.09.25来源: 编辑:马志豪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6年通过不同渠道泄露的个人信息达65亿条次,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的个人信息被至少泄露了5次。 

 

如何在日益复杂的网络中保障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如何在日益多元化的网络中进行有效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近日,公安部终于放出了“大招”,电子身份标识载入手机卡的时代即将来临!不法之徒的好日子即将一去不复返! 

 

 

 

       电子身份标识有何作用

 

电子身份标识,简称eID,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的网络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简单来说,eID就是公民在网络上的一个身份标识。它既不是明文的身份信息,也不是像身份证那样的证件。

 

这项技术最关键的是:未来,当你使用载有eID的银行卡或手机卡进行交易时,网站后台可以在线辨别eID的真伪和有效性,不用再保存用户的身份信息!

 

也就是说,使用搭载了eID的银行卡或智能手机时,不需要在网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就能方便地进行网上交易。

 

这将极大降低信息被盗用的风险,保障公民在个人隐私、网络交易和虚拟财产等多方面的权益!

 

电子身份标识,将实现“多点开花”

 

近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在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对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的研发和发展进行了展示。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表示,eID载入手机卡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包括不动产权自助查询、食药检查等方面,eID都将大显身手。

目前,电子身份标识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银行卡。

 

而在即将到来的10月,全国首个将eID运用到不动产登记领域的项目也将在海口正式运行。

 

可见,把数字身份加载在手机SIM卡中,全新的在线身份信息验证,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身份验证走进物联网时代

 

泛在互联网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将成为我们社会生活的主要载体,云计算使网络资源进一步的集中,从而建立起日益强大的计算能力,移动互联网使人们通过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入网络空间,物联网使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逐渐融为一体,通过人与人,物与物,以及物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形成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交汇融合。

 

目前eID已运用于不动产登记、食品安全、金融交易等多个领域。全国首个将eID运用到不动产登记领域的项目将于10月在海口正式运行。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长胡传平此前表示,eID有望代替二代身份证成为互联网平台新的认证手段。这也是人融入物联网的重要一步。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时代需要更快的网络速度,更快的信息处理速度,以及更高的信息安全保障协议,身份证加入eID技术,和物联网中的RFID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每一个人和物品都有一个电子身份标识,加上安全密码,信息将更安全。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针对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我们应当注意或做好以下五个方面,以保护个人信息:

 

一是保护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及其他个人隐私信息,不要随意把这些信息通过邮件、短信或电话告诉别人,无论您认为这个人多么可靠。

 

二是保护私人电脑和手机安全。如通过安装防火墙等方式,阻止入侵者远程访问个人计算机和手机;使用复杂密码,提高黑客破解密码难度。不用电脑时,一定要关机。

 

三是合理清理“信息垃圾”。丢掉含有私人信息的文件前,先清理个人隐私。

 

四是仔细阅读银行对账单、账单及信用卡报告,确认没有可疑交易。

 

五是网上购物需要注意:首先,在输入信用卡和个人信息之前确认网站是否安全。

 

如果发现有人利用您的个人信息损害您的任何权益,应立刻报警。

 全市21家)、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6家、优势企业38家……日前,记者从广州开发区获悉,在知识产权综合改革推动下,该区知识产权溢出效应持续释放。其中,企业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名列全市第一。据悉,该区已初步探索出一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式”综改新路径。 

 

  集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广州开发区集聚国家、省、市多层级的知识产权保护要素,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东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广州知识产权仲裁院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集体落户,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元素最集中的区域。截至今年上半年,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3935件,审结11243件,结案率达80.6%。全区专利、商标、版权、公安、海关等执法力量联合执法机制逐渐建立完善,“闪电”“净网”等专项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动常态化开展。已落户的4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半数能够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目前,广州开发区已形成集司法、调解、仲裁、行政执法、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立体式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 

 

  与此同时,广州开发区还集聚了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汇桔网等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今年上半年,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累计完成交易2961宗,交易额达9.19亿元。目前,广州开发区涵盖知识产权评估、担保、保险、质押融资、基金等在内的、基于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多元资本投入机制已初步建立。 

 

  将设“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

 

  广州开发区是广州市战略新兴产业引领区,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近40%,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约占全市80%,未来将重点打造IAB产业。据了解,2016年,广州开发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301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80%;智能装备产业产值154亿元,连续5年保持16%的复合增长率;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占全市50%以上。

 

  此外,广州开发区将探索推动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行政管理机制改革,设立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将推动新加坡知识产权局首个海外代表处筹建办公室在广州中新知识城成立,推动粤新双方在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创新领域的交流合作。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玉琴) 

 

 

 

上一篇:

广州开发区探索知识产权综改新路径

下一篇:

广东18万公安民警誓师做好十九大安保工作

在线咨询{
下载
加入协会
回到顶部